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动态学术动态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
百余位中外专家聚会银川研讨“粟特人在中国”
发布时间:2014-08-15    文章出处:光明网    作者:庄电一    点击率:
  历时两天的宁夏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下午在银川闭幕。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包括台湾省在内的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位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宗教与艺术史等领域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地区、使用东部伊朗方言的民族。他们以善于经商著称,曾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公元3至8世纪,大批粟特人沿着“丝绸之路”东行,在丝绸之路沿线留下了足迹,进而形成聚集的部落。中国史籍中提到的“昭武九姓”,就是部分粟特人定居中国后形成的九个汉姓。最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境内不断有粟特人的墓葬被发现,有些墓葬还出土了极为重要的文物。这些考古发现,证实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粟特人活动的轨迹。
 
  本次研讨会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启动以来,国内举办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研讨会的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和繁荣“丝绸之路”以及入华粟特人的研究,深化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从而推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近70篇。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邢义田,英国皇家学术院院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尼古拉斯.辛姆斯.威廉姆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做了主题发言,42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与会各国专家学者还将用两天时间实地考察位于固原市的“丝绸之路”重要遗迹须弥山石窟和固原南塬隋唐墓地。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地址:北京王府井大街27号(100710) E-mail:kaogu@cass.org.cn
备案号:京ICP备05027606

您是第    位访问者

 
学术会议

百余位中外专家聚会银川研讨“粟特人在中国”

发布时间: 2014-08-15

  历时两天的宁夏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下午在银川闭幕。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包括台湾省在内的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位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宗教与艺术史等领域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
 
  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地区、使用东部伊朗方言的民族。他们以善于经商著称,曾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公元3至8世纪,大批粟特人沿着“丝绸之路”东行,在丝绸之路沿线留下了足迹,进而形成聚集的部落。中国史籍中提到的“昭武九姓”,就是部分粟特人定居中国后形成的九个汉姓。最近几十年来,在中国境内不断有粟特人的墓葬被发现,有些墓葬还出土了极为重要的文物。这些考古发现,证实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粟特人活动的轨迹。
 
  本次研讨会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启动以来,国内举办的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研讨会的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和繁荣“丝绸之路”以及入华粟特人的研究,深化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从而推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近70篇。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邢义田,英国皇家学术院院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尼古拉斯.辛姆斯.威廉姆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家瑶做了主题发言,42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与会各国专家学者还将用两天时间实地考察位于固原市的“丝绸之路”重要遗迹须弥山石窟和固原南塬隋唐墓地。

作者:庄电一

文章出处: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