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9年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试掘以来,山东地区史前城址与早期文明的研究形成了重要的成果。以城子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时代成为研究中国文明形成的重要时期,2010年城子崖遗址被列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全区域覆盖式调查以及重新揭开30年代发掘的纵中沟探沟,有了较为重要的新收获。
为及时向学界公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课题的新进展,推动对我国史前城址,聚落社会,早期文明起源、形成研究的深入,由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项目组、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早期城址:聚落与社会——区域政体的形成”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山东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以及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山东省考古工作者以及中国考古网、中国文物报记者等近百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主席台
出席开幕式的有山东省文物局谢治秀局长,北大学李伯谦教授、赵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学海研究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同修所长。山东省文物局谢治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院长分别致辞,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学海研究员做主题报告:《城子崖文化小区文明探源的几个问题》。
会场
会场
会议将分两个小组对不同地区早期城址所反映的区域政体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进行讨论和比较研究,会议包括三大主题:(1)、早期城址的发现与研究;(2)、以城址为中心的区域聚落与社会的考古学研究;(3)、跨区域的早期城址比较研究。
分组讨论会场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将考察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考古工地、龙山文化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同时召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监理组工作会议。
此次研讨会对探讨早期聚落与社会——区域政体的形成、社会复杂化的过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重要意义。